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以非法手段伪造、变造或者销售虚金融票证,损害金融市场秩序和他人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此类罪行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以下将从法律的出处和详细规定两个方面来阐述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法律后果。
法律的出处
我国法律关于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主要出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票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刑法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对于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刑罚的规定。根据第283条的规定,伪造或者变造机关、金融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票证、凭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法律,主要对证券发行、交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根据第190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交易、购买伪造、变造的证券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票据法》是我国商业票据领域的基础法律,对票据的发行、背书、兑现等进行了规定。该法没有明确对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进行规定,但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对违反商业票据法进行处罚。
详细规定
根据上述法律的规定,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90条的规定,犯罪行为人将受到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严重程度来判定,一般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等。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人将受到更严厉的刑罚,甚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民事责任: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还会带来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行为人应当负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向犯罪行为人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包括损失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利息、律师费等。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相关法律的出处和详细规定明确了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和制裁,在保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他人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因此,个人和机构应当认识到金融交易中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的严重性,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