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六十四条的规定,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是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
使用虚骗取出口退税款项;
根据该法律,虚是指伪造的、变造的或者其他虚构的,包括但不限于:
1. 伪造的,即制作和使用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包括伪造单位的名称、地址、税号、价格和数量等;
2. 变造的,即对真实交易的进行篡改,改变价格、数量或者其他重要信息,以达到骗取退税的目的;
3. 虚构的,即创造并使用不存在的,例如虚构交易对象、虚构交易内容等。
出口退税是指中国为鼓励出口贸易发放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中国的法律,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退税条例》中。根据这个法规,出口企业可以根据出口商品的性质、分类和退税率来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
同时,出口企业需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作为凭证,证明其出口的商品和金额确实存在,并且符合出口退税的要求。这些应当包括详细的商品信息、价格、数量、出口时间和交易单位等必要信息。
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如果构成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将受到以下刑事责任:
1. 构成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的,属于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 构成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的,属于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司法机关会根据证据的可信度、犯罪主体的过错程度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来判决具体的刑事责任。
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的措施有哪些?
为了防止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中国已经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1.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骗取出口退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管,加强对真实性的审核;
3. 提升海关和税务部门的协作,加强对出口商品的查验和审核;
4. 加强法律意识宣传,增强公众对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认知;
5. 鼓励举报和揭发犯罪行为,加强对犯罪线索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使用的罪的发生,保护的税收利益和公平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