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法律角度看妨害作证罪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44 条规定,明知自己或他人即将作为证人、被告人、被告人近亲属或者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出庭作证或者提供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证以及其他方法妨害他作证或者提供证据,情节严重的,依法应当追究妨害作证的刑事责任。2. 刑罚的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 344 条的规定,妨害作证罪的刑罚幅度较为严重。妨害作证罪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妨害作证罪的刑罚一般较为严厉,主要是为了保护司法公正和证人作证的权益,以维护法治社会的正常秩序。3. 法律责任的司法后果
妨害作证罪的行为对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一旦妨害作证罪成立,被告人将面临法庭审判,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刑事诉讼法、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妨害作证罪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立案、审查调查,在取得足够证据后,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终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依据相关证据、法律法规作出公正的判决。4. 附带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
妨害作证罪不仅会承担刑事责任,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3 条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应当进行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分子赔偿损失。如果被害人因妨害作证罪而导致名誉受损、财产遭受损失等,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要求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5. 个人信用的法律后果
妨害作证罪成立后,犯罪记录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并严重影响个人信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定(试行)》,信用记录将成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依据,不良的信用记录将影响到个人在各个领域的活动和权益。因此,成为刑事犯罪嫌疑人或罪犯会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可能会受到社会排斥和限制。6. 对司法公正的破坏与社会秩序的扰乱
妨害作证罪的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影响了法律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而作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妨害作证罪的存在严重扰乱了证据的真实呈现,使司法判决的正当性受到严重威胁,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是为了保护司法公正的权威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7. 对社会治安的危害
妨害作证罪不仅对司法公正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法律的保护下,人们有权利和义务作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而妨害作证罪的存在破坏了人们作为证人的勇气和积极性,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打击妨害作证罪不仅是对刑事犯罪行为的打击,也是对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的保护。 总之,妨害作证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除了面临刑罚的法律后果外,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损害个人信用,破坏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因而,遵守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益都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