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是公司或个人在商业活动中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其保护对于促进创新和保护创造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法律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给予了严厉的制裁和惩罚,以保护商业主体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规定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后果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进行规定。该条规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的行为,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量刑标准。
商业秘密的概念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规定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指的是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经营信息是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销售、客户名单、销售渠道等;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规定的商业秘密是指依法享有商业秘密保护的其他信息。
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窃取、抢夺、贿赂、利诱、非法搜集等方式。窃取是指未经许可,有目的地盗取他人商业秘密;抢夺是指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获取他人商业秘密;贿赂是指为获取他人商业秘密收受财物,或者提供财物以寻求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使用诱惑等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非法搜集是指未经许可,通过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的行为
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出售、泄露、非法提供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等方式。出售是指出售他人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泄露是指未经许可,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非法提供是指非法地将商业秘密提供给他人,使他人获得商业秘密;允许他人使用是指未经许可,让他人使用商业秘密。
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的规定,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极其严重的,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可以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犯罪行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并处没收财产。
总之,在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侵犯商业秘密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商业环境和创新氛围。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严厉执行,有助于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